企业历史:
据上海现代商业中心黄浦区的刀剪档案记载,上海地区出现早的一家张小泉刀剪店是开设在光启路上的“张小泉忠记”,创建于1911年。
四年以后的1915年,上海同文馆翻译处出版了《上海各业行名簿》一书,其中剪刀行业的栏目中共载有三家张小泉剪刀店。在另一份1920年有关资料中,又有四家张小泉剪刀店开始在原南市区的大码头大街,分别为“张小泉”、“张小泉协记”、“张小泉春记”和“张小泉连记”。
二十世纪初,是上海经济增长快速发展时期,尤其是北区的迅速发展,剪刀业的开设由南向北延伸。到1922年有何寿生在新闸路179号开设“张小泉寿记”,福建路316号的“张小泉昌记”。到上海解放前夕,全市共有刀剪商店257户,其中以张小泉”为字号的剪刀店有近家。
1956年公私合营时,将开设于福建路351号的“张小泉协记”、南京东路450号的“张小泉鸿记”和南京东路490号的“陆大隆刀店”三家合并,组建成“上海张小泉刀剪商店”。1990年商店更名为“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”。
上海张小泉刀剪总店,座落在“*商业街”南京路步行街上,是一家经*人民共和国认证的“中化”企业。是上海市文明单位,其"泉字牌"是上海市商标。
张小泉 - 发展历程
百年老店明崇祯年间(一六二八年),皖南黟县人张小泉率子近高逃难来杭,凭自己从父亲张思家学得的制剪技艺,在吴山麓大井巷觅宅地一块,搭棚设灶,选用龙泉云和好钢,自产自销,招牌仍用张大隆。由于张小泉制作认真,质量上乘,加上地处清河坊一带,又是杭州商业中心,故而生意兴隆,利市十倍。清康熙二年(一六六三年)为防别家冒用张大隆招牌出售剪刀,小泉把招牌改用自己名字“张小泉”。
小泉故世后,儿子近高继承父业。为了维护本身利益,在张小泉三字之下,加上了“近记”两字以便顾客识别,但仍然无法制止冒牌。近高的儿子树庭受业时(一七三六年至一七九六年),适逢清乾隆南游至杭,曾微服到店买剪,事后责成浙江专办贡品的织造衙门,进贡张小泉剪刀为宫用之剪,从此声誉更盛。嗣后相继传载勋,再传利川,又传至永年时,因永年年幼,(一八七六年)由其母孙氏掌管。光绪十六年,孙氏为了控告别人冒牌拦轿告状,知县束允泰出布告,题“永禁冒用”并刻石碑立于店门。
宣统元年(一九少九年)传至张祖盈时,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,他以“海云浴日”商标,送至知县衙门,并报农商部注册,商标上还加上“泉近”字样。一九一五年,张小泉近记剪刀在巴拿马“万国博览会”上获奖,从此剪刀远销南洋、欧美一带。门市平均每月销售大小各种剪刀计一万余把,金额接近万元。一九一七年张祖盈将剪刀表面加工改为抛光镀镍后,更受顾客的欢迎。当时师傅、徒工、店员人数已达八十多人。一九二九年张小泉牌剪刀在届西博会获得特等奖。
解放后,在政府的扶植下,一九五三年政府把剪刀工人组织起来,建立了张小泉剪刀厂,并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传统产品上,使之成为同行中规模、产量、品种全的企业。